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短视频时代,可视化如何帮音乐人出圈

短视频时代,可视化如何帮音乐人出圈丨专访唐汉霄、余佳运 被问及最近听到一首歌是源于什么场景,很多人的第一

  2020年,他发布了个人首张专辑《阿波罗》,用充满哲学思辨的创作向大家展示真正的“唐汉霄”。而在2021年的《为歌而赞》中,他凭借自己的新歌《烂泥》和改编的抖音热歌《绿色》获得节目的第一、二期冠军。如果说《烂泥》体现出他这些年的深耕,那么对《绿色》的改编则是他基于对短视频时代音乐的理解,而不断改造自己创作思维的尝试。

  相比唐汉霄的内敛和厚积薄发,199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余佳运则更加活跃而信心十足,这种性格与他家庭的塑造有关。

  短视频时代,可视化如何帮音乐人出圈丨专访唐汉霄、余佳运

  借助抖音的力量,余佳运的歌曲传播力度更大了。你能在上面找到很多关于他的讯息,参加的节目片段、用户翻唱他的作品,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新的体验,“现在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表达的时代,这样会孕育出更多有个性的音乐,不管你做怎样的风格,你都会拥有一定比例的粉丝和听众,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在国外的耳濡目染让余佳运更加理解和包容不同音乐风格的存在,他会去思考收听量高的作品得以流行的原因,“可能这些歌让听众很轻松很快乐,因为音乐传递快乐的能力是很强的。为什么《小苹果》《学猫叫》这种歌会那么火,因为它给别人带来快乐。”

  在抖音平台上,他发现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的听众却能从中读出不同的“暗号”,并基于个人的理解,借助制作短视频的方式参与歌曲的二次创作。“有些人对歌词的理解之后会拍一个小视频,有的搞笑,有的励志,我觉得这真的是百花齐放的时代,就是这样一首歌,它会有每一个人的暗语、参与感。”

  短视频平台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样貌,音乐+短视频结合给创作者们以更开阔的创作视野,而用户自发的“二次创作”则让作品渗透于大众生活。这种逐级向下的裂变改变了以往单一平面的传播方式对触达受众的限制。在平台推荐的影响下,音乐更加细分领域,只要你有好音乐,就有机会被看见。“看见音乐,看见你”正是抖音音乐的slogan。通过短视频、长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宣传,音乐可以被全方位体验。

  可视化宣发,为音乐人赋能

  唐汉霄、余佳运这样活跃在抖音的音乐人,他们掌握了专业化系统化的音乐知识,又能顺应时代变迁调整音乐的呈现方式,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抖音音乐里找到了扎根之处,并不断努力。在短视频时代,会有更多这样的音乐人涌现出来。

  唐汉霄:从电视选秀到与短视频时代共鸣

  第四届“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已于2021年4月18日上线,核心赛程为期两个月,站内海选持续至6月1日0点。

  短视频平台改变了我们的收听习惯,同样改变了创作者的成长路径。  

  《我型我秀》赛后,唐汉霄一直觉得自己对音乐仍是门外汉,18岁就拿冠军的成就让他很焦虑。在幕后的这些年,他给电影《摆渡人》创作的主题曲《让我留在你身边》入围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他还为薛之谦创作《摩天大楼》,为徐佳莹创作《大雨将至》……多年的幕后工作让他几乎成为“十项全能”选手,履历上合作过的歌手也越来越多。有一天,经纪人找到他,告诉他可以走到台前了。

  短视频平台让音乐创作和传播的门槛慢慢变低,这种转变让很多有天赋的人得以涌现,灵光一现的作品得以传播,唐汉霄说:“以前是先从耳朵入手,现在是先从眼睛入手,有人用我们的音乐做BGM或者有人在听,这肯定是每个音乐人都希望的事情。”

  为了适应媒介改变,唐汉霄改变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在制作过程中,比如编曲、混音等流程中他也考虑到传播。“以前大家是用CD听歌,要不就是音箱、耳机。但现在我们检查一首歌的后期混音,绝大多数使用的工具是手机喇叭,我们会试听各款手机,这个就是转变。”

  余佳运:拥抱互联网的90后,向经典学习

  最近看到唐汉霄是在一档浙江卫视与抖音联合出品的节目《为歌而赞》上,台上有他这样的“新星”,也有张信哲、孙楠这样的老牌歌手。台下不是传统的导师或乐评人,而是上百位抖音视频达人,胜出的人会获得传播上的帮助。时间退回2008年,那时唐汉霄站在《我型我秀》的比赛现场,那次他获得了全国冠军。

  小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唱歌好坏,但是家里的人都称赞他唱歌好听,潜移默化中他树立了会唱歌的自信。余佳运高中便出国留学,毕业后拿到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王力宏、鸟叔等人的校友。

责任编辑:影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