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晓玲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剧本,《我住》系列纪录片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酸甜苦辣与人间冷暖,可以寻找到那么多普通而又精彩的人物故事,展现丰富多彩的百态中国。竹内亮作为一个专业的纪录片导演,放弃了许多专业的拍摄束缚,以“素人”风格、深度“共情”、不时“出戏”和强烈的现场感,不带有一丝职业电视人的技术包袱,没有讲究的画面,炫目的拍摄技巧,也为观众提供了观察社会的多元视角。深圳文化学者韩望喜认为,竹内亮式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提供了用国际视角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竹内亮试图通过拍摄100位华为员工,全面还原华为公司的真实面貌。他透露说目前已经采访拍摄了30人,“我想拍的第100个人是任正非,希望他能够接受。”
竹内亮是一位居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去年疫情期间,他制作的《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与《后疫情时代》等一系列与中国疫情相关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让不少受众了解了中国抗疫的真实情况,并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我们对竹内亮导演真实记录了中国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竹内亮导演不带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中国走过的这段非凡历程表示赞赏。这个世界太需要有人像竹内亮导演这样去传递真实的情况和真实的情感。”
“也许因为我是外国人,我是日本人,我最反感偏见,只要感觉是有偏见的事情,我就想亲自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想记录一下真实的情况。”
近日,竹内亮纪录片同名图书《我住在这里的N个理由》,在位于深圳的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首发。草地周刊就此专访了竹内亮导演。
为什么拍武汉呢?“因为疫情对中国有误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想把真实的中国传递给大家,我想看看真实的武汉到底什么样,就决定亲自去拍给大家看。越是有误解的东西,我越要去求证。我不喜欢‘偏见’这个词,对日本的偏见我不喜欢,对中国的偏见我也不喜欢。”
最近半年来,竹内亮和他的团队每个月都会来深圳,他正在拍摄纪录片《华为的100张面孔》。“为什么拍华为?是我自己想拍的,因为华为去年被美国‘欺负’了,我就想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去看看真实的情况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