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1921》7月1日正式公映

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在车墩影视基地1比1地复原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等场景。片中有一

  预告中,陈坤饰演的陈独秀看到“五四运动”时要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口中愤懑地说着“憋屈”,即使在狱中也依然规划着出狱后的斗争;何叔衡面对军阀粗暴地焚烧书籍而痛心,“如果读书人不准抬头做人,是何等的悲哀”,他颤抖、哽咽的语气中满是无可奈何的愤懑。

  世界性让故事有了新角度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变得不一样。黄建新再度来做“建党百年”的作品觉得“很难”,“10年里,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变得非常翔实,又有很多新的资料出现,我们必须要改变视角,把这个新意表达出来。”

  1921》7月1日正式公映

  影片联合导演郑大圣补充说:“100年前,他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我们要的就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黄导会特别鼓励演员们即兴发挥,他特别愿意看到你们即兴的碰撞和现场的火花。”郑大圣导演依然记得在监视器前的惊喜一刻,“演员要把自己的灵魂跟角色完成互换,拍电影就是要期待捕捉到灵魂出窍、演员跟角色合二为一的那个瞬间,拍到了你就觉得这是拍电影给我们的礼物。”

  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1921》作为开幕影片进行了首次公开放映,现场很多观众被黄轩、倪妮饰演的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妻在天台谈心的戏击中泪点。这也是“火种版”预告片一开始所呈现的场景,李达讲起以前抵制日货时的经历,发现连烧毁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感慨偌大的中国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已经开始在改变了。”妻子王会悟安慰他,随后李达用哽咽的声音为妻子唱起了《国际歌》……片中年轻的共产党员们流下了屈辱的泪,也让首映礼上的观众们备受感染。

  青春感

  导演黄建新用“《1921》是2021年的1921”来定义这部影片,“距离《建党伟业》已经过去了十年,我们必须要拍出新意,这样才能和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6月25日至27日进行全国点映

  黄建新导演表示,《1921》创作的核心便是“人物”,想从中探寻先辈们救亡图存的“心灵原动力”,从而穿越百年,去了解支撑先辈们投身革命的坚定信仰。因此,影片中不仅有宏大的革命信仰与爱国情怀,还致力于深挖早期共产党人的变化、成长,通过最细枝末节的人物生活细节,尽量呈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人物性格。

  制片人任宁透露,剧组在车墩影视基地1比1地复原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等场景。“我们的美术团队从2019年就开始去一大会址原址做测绘,导演要求很高,要很精细地一砖一瓦把都它原汁原味地复建出来,让演员和观众立刻有一种沉浸感。”此外,剧组还去上海很多百年前的老建筑里去拍摄了实景,去拍了大世界、华尔道夫当时“远东第一长吧”、上生新所、生命科学院、长宁金融园、外滩等场景,这些上海老建筑的实景展现对电影历史真实质感的呈现非常有帮助。

  新意感

  黄建新:拍出新意 才能和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1921》重回历史现场,真实还原了上海的场景,陈坤饰演的陈独秀带着《新青年》编辑部迁入老渔阳里2号;一大代表们来沪期间借住在蒲柏路389号的博文女校;一大会议在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汉俊兄长寓所召开等。

  观众被“天台谈心”击中泪点

  这种活生生的青春感不只存在于主要角色的身上。拍“五四运动”的段落时,制片人任宁根据资料发现,那时有四位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女生在“五四运动”中非常有名,被称为“五四四公子”。黄建新导演就觉得应该找到类似的大学生,“20岁的人,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单纯是不一样的,因为还没有经历过社会各种复杂起伏的考验,所以他们的眼睛都是明亮清澈的。”于是,剧组在北电、中戏、上戏等艺术院校找到了一批一、二年级高考名列前茅的大学生们,“这些真实的大学生们是不一样,从那个游行队伍走过来的时候,镜头推向他们眼睛的时候,就会让人真切感到,那就是青春。”

  1比1还原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祖峰饰演的董必武一句话点明了救国之道,“我们是需要行动,但更需要一个政党,能引导行动的政党。她的诞生,才是最最有力的行动”。

  《1921》里,平均年龄28岁的热血青年们再现了百年前开天辟地的奋斗故事。在黄建新的眼里,这些年轻人充满朝气,“在他们身上看到的就是我们总说的一种青年的朝气,一种向上力量。”

  “火种版”预告发布  

  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影片《1921》将于7月1日正式公映,并将于6月25日至27日进行全国点映,现已开启预售。

  呈现真实完整的人物性格

  真实感

  6月19日,影片发布了“火种版”预告。预告片聚焦矢志救国、为“建党”奔走呼号的爱国青年们,将先辈们遭遇革命逆境时的执着与不甘表现得更加直击人心。

  访谈

  年轻的力量蓬勃向上

  文/本报记者 肖扬

  曝光的预告片将镜头聚焦于当时风雨飘摇的社会,以黑白照片的特殊形式定格人物、还原时代,揭示了建党的迫切性与必然性。短短不到两分钟,影像追随逐一亮相的青年党员在历史隧道中登场。李达的一句“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直击心灵,让人唏嘘又愤懑。

责任编辑:影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