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后,张颂文开始接了很多小角色,慢慢以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被不少人发现,更以《隐秘的角落》而大火,被发现是个“宝藏演员”。
接到邀约出演李大钊,张颂文脑海中蹦出的四个字就是“无上光荣”:“我何德何能能演李大钊,太荣幸了,接下来想到的就是‘麻烦了’,担心这个角色我能不能演得了。”
张颂文说自己没有演戏的机会,所以只能在当表演指导时过演员瘾,让他想不通的是,大家认可他的指导,可是为什么还是不让他去表演呢?“这个行业特别相信安全两个字,我现在稍微好点了,大家说‘找到他,戏就有保障了’,还是当年对我那套,在他们看来,当年的我没有名气,戏就没有保障。我现在有时会说,这个角色可以找谁谁谁,他们说没听说过,为什么听说过才相信呢,适不适合试戏不就知道了,没有名气连试戏机会都难有。”
绝不能演砸李大钊
张颂文还会即兴加词,例如片中他问妻子赵纫兰:“你觉得我做的这个试验能成功吗?”这是张颂文自己加的:“因为我要演出李大钊的人性,他除了坚定,也有矛盾、脆弱和犹豫的地方,这些侧面会让这个人物更立体。”
有因才有果,张颂文无比重视动机,他说自己喜欢用科学的手段表演,“所以我喜欢演生理反应,被水烫自然会把手缩回去,不缩那就不是正常反应,在《革命者》里,我一定要搞明白李大钊言行的动机,动机不成立,我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
答应试试之后,张颂文埋头15天看了大量资料,李大钊在张颂文心中的形象日益丰满,在这些资料中,张颂文说李大钊的幼年成长经历对他触动很大:“李大钊父母早亡,他是被爷爷带大,小时候也遭遇过很多白眼,被骂没爹没妈,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发展为两个极端的人格,要么极度自卑人格分裂,要么自强不息。李大钊是后者,他接受的教育和他强大的自律能力,让他慢慢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
上课第一个星期,张颂文说自己仿佛在看天书,老师问他治疗自闭患者要用什么波段治疗,张颂文只好跟老师坦白自己是演员,完全不懂,“那个班很贵,我那时候又穷,既然已经交学费了,我也舍不得走,我天天熬着,熬了一个月,这些医生们教我基础理论,帮我追上了进度,现在很多医生还是我的好朋友,有人前几天还和我说‘文仔,我刚看了你的《扫黑·决战》,你这个人物是服务型人格’。”
不要迷信名气带来的安全感
电影《革命者》7月1日上映 扮演李大钊是从业以来最不自信的一次
出演之前,张颂文对扮演李大钊充满敬畏感,“我每天出发去片场时更多是忐忑,我对自己演的每个角色都充满敬畏,但是这次是‘敬畏之最’,而且演完之后更敬畏了。”
如今的张颂文已经投入到了新剧的拍摄之中,但是《革命者》的拍摄场景甚至机位、影片的台词,张颂文仍能清晰地向记者回忆出来,可见投入之深。张颂文也非常渴望听到观众的真实反馈,“说我演的好也罢,演的不好也罢,我只是演出了守常的冰山一角,无法完全还原他本人,但是守常的精神在我未来很长道路,会伴随我很久,甚至终生。”
张颂文演绎的李大钊上绞刑架时的情景把《革命者》推向了悲壮的高潮,守常先生在牢房中背着光、侧身而坐,听着自己行刑告知书时的那份优雅镇定;在剃头前与战友们的谈笑自如和对于人间的一点点留恋;脖子套上绳索时说出的那段“你们一定要相信……”的肺腑之言,都是极其震撼的画面,显示了张颂文的表演功力,可以看出,张颂文调动了全部的身心力量,去贴近守常的心灵世界,展示了生命应有的体面与尊严。
李大钊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何演出那种坚定的内心让张颂文也想了很久,“我想要不要演出他的犹豫,坚定是不是就没有思考?我需要做选择。反复掂量之后我觉得不对,如果一个人不思考,毫不犹豫地说答案,那其实挺不对劲的,最大的坚定应该是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那才是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