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管虎谈《革命者》:李大钊的一生,常规叙事满足不了

专访|管虎谈《革命者》:李大钊的一生,常规叙事满足不了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7月1日上映的《革命者》,是关于李

  管虎:看现在的成片是相对节奏比较快的,拍摄的过程中,很多镜头其实非常完整,演员的调度和镜头的配合,都非常流畅但比较长,后来为了节奏去剪短,其实有一点点心疼的。这种场景的完成度就得特别高,有时候一天就拍一个镜头,开始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后来我就劝导演说,一定要多拍点备用方案,但这些长镜头其实是非常费工费力的。

  韩庚其实也是一个道理,我觉得他不是偶像,他自身有一种气质,是能够达到这个人物的。这次电影里的蒋介石是比较阴郁的感觉,他不是演出来的,他身体里面有那个东西,而且他的能量爆发,我认为是挺得体的。

  澎湃新闻:这次一个尝试是不同人的视点汇集到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视点是在不断变换的,加上前面说的对摄影风格,剪辑节奏,一切这些新的尝试,有没有担心观众的接受程度?

  管虎:我们这个片子的英文名叫“The Pioneer”,先锋者。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人吧,这样的先锋者就会成为大家崇拜的人。这样回想到那个年代,李大钊先生无疑也会成为我的一个偶像。他是先锋者,那我是不是敢于抛家舍业去追寻他?现在拍完这个电影,可以肯定地说,我是想要敢于的。我觉得这个角度上,这种感染力和冲击力,是课本里给不了的。

  澎湃新闻:创作过程里剧本有了很大的修改,可以介绍一下这个过程吗?

  管虎:原本就是一个常规的人物传记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一些事件去讲一个人物。但是我们认为,这条路对李大钊先生这一生来说不足够,常规叙事满足不了,所以我们马上改弦更张,换另一种方向。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完善我们的剧本,我觉得是上天眷顾,让我们走另一条路。

  澎湃新闻:有种说法是“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今天来拍这个故事的时候,你希望观众怎么去理解“革命者”的精神?

  而且我不认为它能特别大的扰乱到那些有观影习惯的观众。相反的,对电影语言有挑剔的观众,我觉得可能更能满足到那部分观众。我老说我跟所有人都说,不能因为担心我们就不这么去做了。

  作为近些年操刀多部重大题材影视作品,对历史题材、宏大场面具有丰富创作经验和独到掌控力的导演,《革命者》的监制管虎也表达了这次在这类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上进一步探索的野心。总制片人梁静在首映礼上表示,“希望在主旋律创作当中能有艺术上精湛的进步,希望未来的主旋律电影能更多为观众们接受,这是我们的课题,这次也是一次试验。希望我们这个进取、这个试验是成功的。”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澎湃新闻:电影里其实有说,那个时间是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但是大部分镜头都非常的光彩明艳,在视觉风格的选择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革命是件“浪漫”的事

责任编辑:影小小